Jump to content

精确法里1NT-2C,2D-2S的意思


muronghan

Recommended Posts

如题,我之前供下载的上海NT俱乐部的精确法,有一个进程是1NT开叫(14-16大牌点)后,应叫人2Stayman,如果开叫人再叫2表示无4张高花套,应叫人再应叫2是5-4高花邀请,但是再应叫25张邀请,可以有也可以没有4张。如果将进程改为,1NT-2,2-2,也是类似的意思。

 

之前我不大理解,因为单套邀请牌总是可以先Jacoby转移,然后再叫2NT邀请,后来出现过一手牌改变了我的看法,对手是俱乐部的大师,但是牌的结构注定2能打,2NT打不成(一般情况下2NT总是难打些)。虽然是副小牌,但这样的分数日积月累,积少成多所获就非常可观。我们说一个好的适用于比赛的叫牌体制,就是体现在处理这些细微然而比较常见局面的合理性。

 

当然,如果上面的成立,1NT-2,2-2NT的意思就可以做些调整。此外,虽然上述的进程并不一定局限于精确法,但因为精确法1NT开叫会比传统的自然体制(一般是15-17HCP)弱一点,故上述的进程也更合理些,有些搭档打变异无将,邀请方的实力有时还强于1NT开叫方(意思就是没必要通过转移让1NT开叫方坐庄)。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敬爱的朋友,以前有几位精确老师发过精确体系类贴子,几无跟帖。很正常的,全世界也没有精确论坛的。

除非你和盘推出这方面的整套体系,点击率还是非常高的,但就是没人言语讨论。

平心而论,您的这贴子挺好的,哎呀,可惜了...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转移后2nt 是均型的邀请,stayman后2s是非均型邀请

 

极为惊异地罕见地看到一位精确牌手跟帖讨论精确体系问题。

万千感慨汇成一句话:欢迎你来到华人论坛!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这不是上海精确独创,是他们参照了瑞典无将。

史前无转换时代的桥牌,最原始的邀请就是这样叫的,1NT-2C-2D-2M=5张M邀;有了转换后,5M邀请放在1NT-2D/2H-2H/2S-2NT里,但缺点是明显的,5张非均型无法邀,很多牌根本无法叫2NT,特别是一高带一低时。

 

瑞典无将又改回了史前叫法,这样就解决了,反正他们有其他手段。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这不是上海精确独创,是他们参照了瑞典无将。

史前无转换时代的桥牌,最原始的邀请就是这样叫的,1NT-2C-2D-2M=5张M邀;有了转换后,5M邀请放在1NT-2D/2H-2H/2S-2NT里,但缺点是明显的,5张非均型无法邀,很多牌根本无法叫2NT,特别是一高带一低时。

 

瑞典无将又改回了史前叫法,这样就解决了,反正他们有其他手段。

 

讨论变得越来越有意思了。上海NT俱乐部精确法来自国家队精确,所以如果一定要说,应该说国家队是拿来主义的始作俑者才对。题外话,拿来主义并不羞耻,不过对比法国有Canape,英国有埃珂,波兰有波兰梅花和弱开叫,中国只有不登大雅之堂的ZR1CF,的确是有点气短。。。当然,也无须上升到国家的高度,只是有点感慨我们在创新方面的确是弱一点。

 

我看了一下瑞典1NT的结构,的确有这么安排,但是它的其他结构却完全不同于国家队精确,所以我个人无法肯定是否简单照抄。上海NT俱乐部精确法对1NT-2,2-2之后的展开并没有讲义,但是对1NT-2,2后的安排却着实在详细,此时应叫人再叫2是接力逼1NT开叫人叫2NT,应叫人再叫3//分别表示//5-5套的邀请牌。

 

由此可见,上海NT俱乐部精确法的/5-5套的邀请牌是可以这样展开的:1NT-2,2-2NT,开叫人可以简单示选或跳叫进局,记得我说过可以把这个进程挪作其他用途吗?所以与此同时,1NT-2,2-2,应叫人是邀请实力,但理论上不应该保证有单缺。

 

当然,上述的进程可以做其他设计。不过从上海NT俱乐部精确法即国家队精确对花色的重视程度来看,这样设计似乎更符合它的总体思想。君不见国家队精确在阻击方面就对套做了多种安排。2=单套阻击,2=双高套阻击,2=+低花套阻击。甚至牺牲了1所保证的最低张数(即可能是0张!)。我们说打比赛时常常会想套在哪里,因为它很可能决定了定约归属。所以,一套好的适合比赛的叫牌制度,对套花色无论怎样安排都是不嫌过分的。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嗯,那就让我们大家畅所欲言,好好聊聊这方面吧。

- 最起码在我心里,早就过了崇拜国家队或上海无将的精确体系或崇拜某某国内大师的那个时期了。更何况,大多数的我们想要学得全貌,是很难的,一鳞半爪,缺乏意义。

- 早有耳闻,上海无将的精确体系很好,但是早有行家说:当牌手使用这套体系达到高级牌手后,就该毅然换马,否则进步不易,反致障碍。

- 瑞典1NT需要很好的记忆力,太耗费记忆力了,时间稍长不打就会忘记细节,更需要很好的固搭,这不是一件小事情。我不是没试过,收效甚微,也没朋友,所以不如忘掉更干净。

- 免费的公众推广工作也非易事,我持欢迎态度,愿意配合。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我感觉版主是话里有话啊。我虽无师旷之聪,却也闻弦歌而知雅意,呵呵。

 

这个帖子的确不大适合中级及以下的牌手看,首先是个个例,而且后续进程和变化略显复杂,多看无益,尤其对无固定搭档的牌手。其实绝大多数牌手限于资质,即使再努力都会停在高级牌手这个档次上,所以版主所引用的那位行家的论述其实实用性并不大,而能进入到职业牌手序列的,一般都是固定搭档,有自己一整套的严密体系,比如动辄200页,NT俱乐部精确不过区区50页,自然有很多细节可以补充。但是换马之说,如果指精确换2/1自然而言,我不大认可。国家男队和女队6对牌手,我记得5对是打精确?NT俱乐部精确基于国家队精确,和RM精确相似度大,那么麦罗也应该换马吗?

 

话再说回来,能拿出50页来的怕也不易。我说过叫牌书和约定卡是一回事,50-100页同伴间的约定笔记是另一回事。以前蓝队葛罗索写的《蓝梅花》,他们蓝队自己都不用,他们自己打的那套(后来)叫蓝队梅花,竞争性很强,不是给普通读者看的读物。所以如果真有100页的笔记,大可拿出来一看,然而自古文人相轻,同行相忌。。。阻击叫十足,建设性全无,这个于事无补啊。

 

我离开上海NT俱乐部整整4年,早被除名了,不过回想往事,还是忍不住要为它做做推广工作。我记得我带支新队第一年打俱乐部联赛,那时只有6个队参加,双循环,名次最坏两个降级。打到最末一轮,我们队排名第四,后面两名比分很接近。最后一轮和第一名(清一色大师)死磕,记得最后是15:15勉强逼平,心想没机会了,因为那两个竞争对手都是打冠军无指望、保级却无忧的对手,而且我们是新人,对方都是多年同在俱乐部的老友。没想到他们死磕的程度更甚,最后把我们队送上最末一班车。这一幕幕,至今难忘。我说下面这句话可能很武断,不过我打心里认为上海NT俱乐部是中国最好的会员制俱乐部,没有之一(此外,俱乐部的菜鸟培养方式很制度化,很有章法)。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哈哈,很有意思,说话风趣,很痛快。

你一提到麦罗这两个字,我们立时就生疑窦:凭什么麦罗体系成了魏氏精确类体系的祖师爷了?

Eric Rodwell,哪个不晓得,支持性加倍和再加倍,最后一班车,马拉松叫等等技术都是二盖一体系中常用的技术,这些都是真真实实的罗德威尔亲传的技术。

1- 大家好好看看吧,也包括你muronghan,他们的体系更像二盖一还是更像精确呢?我怎么就不理解精确牌手的最终最高归宿竟然是罗麦,罗麦的葫芦里真的和魏氏卖的一样的药吗?

 

2- 俺记得好像是2010年10月的美国费城之战和同年11月的巴西之战,麦罗陡然转身,把2改为4441牌型定义了,彻底姓魏了,全世界一片哗然,我觉得麦罗的粉丝立刻锐减一半人!!!

这也就是说我们永远不再理会麦罗啦!!!这个定义更是对粉丝们是一种实际上的情感伤害。

我们失望地从牙齿里狠狠地挤出一句话:那就是我们笃信麦罗-你们在走下坡路。果不其然2011以后,麦罗没多少辉煌再现了。

 

3- 我不知道谁敢说这样一句话: 我真懂麦罗体系,我真会麦罗体系!!!

敬爱的muronghan,您如敢这样说,我立马站起来给您鞠躬致礼。

我就不信这个邪了:几年前在BBO转播世界大赛上,专家解说员就曾提过:罗麦体系有2600页的注释。

什么2600页?多吗?其实我嫌解说员说得太客气了,大概有20年左右吧,有一次打比赛,罗麦拎了一大提兜子体系注释,那时候就已经据说是7800页了,而且还可以完全肯定的是,注释页年年看涨,以至于有人估计注释页早就一万多页了。

muronghan,您脑袋好使,记记一万页的体系呀,记下来也白搭,难觅也能记下这一万页的好搭档。

 

希望大家接茬高高兴兴地聊一聊。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版主敢情把麦罗归入2/1门下了,到现在我(虽然没看完之前的帖子,因为一时半会看不完)我只通过“读牌术”,基于猜测把本坛的一些体系争论理一理:

 

1、版主可能认为魏氏原版精确或戈伦精确已经完全过时,这个我同意;

2、版主认为初级和中级牌手不宜打精确,这个我也同意。我个人认为初级牌手应当统统打黄卡(上海NT俱乐部新手的铁律),中级牌手可以打一点简单的2/1,打精确等有了厚实的叫牌基础后再说。

3、可能有人经常拿麦罗当精确的大旗招致版主不满,我认为这个不在一个频道上,打戈伦精确的当然不能拿麦罗垫背,根本是两回事。但是专家圈里的精确已经不完全是魏氏精确的壳子了,早就进化了,这个也是事实。

 

至于搭档间的约定,我个人认为再简单再简单,20页还是起码的,否则就不配称什么体系,不信?做完我那43道题再看看,如果达不到80%的默契,说明根本就不能算搭档。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先是打牢自然sayc的功底,再练特定的精确体系,这可真是个让人竖然起敬的好门径。就是不知打sayc需要多长时间,我是说如果仅仅是为了铺垫而打个一年半载的,恐怕鞋底儿太薄了。此处的磨刀阶段,非同小可。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自然”和“精确”其实都不自然,所以没必要争这么多。

自然的1H:12-21 5+H

精确的1H:11-15 5+H

都不自然吧。

完全自然的1H:11-37 5+H OK?

一个范围是10pts 一个范围是5pts.各取所需的一种做法罢了。围绕这个范围大小变化的还有许多许多体系,难道非要说12-21的体系就是最好的?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register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

Guest
Reply to this topic...

×   Pasted as rich text.   Paste as plain text instead

  Only 75 emoji are allowed.

×   Your link has been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isplay as a link instead

×   Your previous content has been restored.   Clear editor

×   You cannot paste images directly. Upload or insert images from URL.

Loading...
×
×
  • Create 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