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 to content

理论VS实战


zyp163

Recommended Posts

转贴:

桥牌理论

桥牌的叫牌中有很多理论,比如涉及牌值评估的HCP、ZAR,衡量叫牌阶数的总墩数定律、输墩计算法,指导设计叫牌法的USP、平均型原理等等。

这些理论的用处何在?我看最大的用处就是打过牌后讨论的时候可以据理力争。

来看一个典型场景:

Jxxx

AQJx

xx

Qxx

 

 

 

AQ10xx

Kx

QJx

xxx

南开叫1S,北家3C Bergen加叫,东加倍,结果停在3S后首攻C,宕1,对方也没什么定约好打。

北家根据总墩数定律叫到三阶,南家则认为北的牌输墩太多,不能叫到三阶。

就在双方为此争吵的时候,另一桌的结果出来了,对方1S-4S,西家的牌是

S xx

H xxxx

D A10xxx

C Jx

首攻一张高花后庄家打成了定约,于是争论的焦点又转移到首攻上……

 

 

 

牌手们对桥牌理论或多或少都知道一些,而且不少人喜欢将某一理论奉为金科玉律。

但是我们不要忽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桥牌中这些理论都不具有严格的数学基础,大多是经验之谈。因此可以说是后验的,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先验理论,以理论去总结牌局的得失往往意义不大,而且可能迷失于具体的牌局之中无法自拔。

 

叫牌理论仅仅是一个大的原则性意见,而每一副牌都有其特殊情况,桥牌理论是不可能涵盖全部的牌局的。影响桥牌中胜负因素实在太多了。

我们看看输墩计算法,掌握输墩计算的方法和原理是个很简单的事,但你靠这样简单的计算去叫牌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单手牌在一个花色上的输墩L=min(该花色张数,所缺顶张数)

下面我会举几个常见的组合例子。

Qx被视作2输墩,但是当面对同伴也是2输墩的Axx或者Kxx的时候,这套只有最多1输墩。

xx同样也是2输墩,但面对Axx时是1输墩,而Kxx则有一半机会输1墩。

显然把Q和小牌相同对待是不合适的,也太过忽视大牌点的作用了。因此有的书上认为Qx是1.75输墩。

Qxx如果也是2输墩,这个又有点高估了,面对Kxx时有很大可能会输掉2墩,但Axx的情况则又不一样了。

从另一个角度讲,把A和K/Q等同看待则低估了A的威力。

这样又有调整方案,就是如果Q的个数比A多,每多一个增加半个输墩,反之如果A的个数比Q多,每多一个可以减少半个输墩。

 

可是桥牌又不是个单纯数大牌点的游戏,如果是QJx对Kxx,则输张就是1个。如何衡量J的价值呢?

QJx对Axx和QJ10对Axx是一样的吗?

Kxx对xxx和Kxx对J109的区别大吗?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中间牌张的配合对大牌的价值影响非常大。配置因素是很难进行准确评估的,不少牌摊下来看,定约的好坏其实取决于叫牌中根本无从知道的一些10,9甚至8。看看Roy Hughes给的一个极端情况:

你手里是

S A43

H KJ2

D 83

C A7432

同伴开叫1S,经过一系列接力,你知道同伴是8-2-2-1牌型,单张C,有S KQ和HA,DA。现在你准备叫什么?

你有铁定的12墩牌,来考虑一下7S的前景。

HJ可能是第13墩牌的来源,但一个大满贯要靠飞牌来完成显然是不够的。你有树立C套的机会,我们计算一下桥路,CA将吃C,SA再将吃C,如果4-3分布,你还需要2个桥做大并兑现C赢墩。可是确切的桥引只有HK,如果同伴有S2,那么将牌上将增加一个进手,满贯的机会至少是C 4-3分布外加H一飞,可以超过80%,如果同伴没有S2,大满贯不会比一飞好多少。

可是会有哪个叫牌体系设计了询问将牌2的手段呢?

 

换句话说,也没有任何一个叫牌理论可以精确衡量从2到A每一张牌的价值。但理论还是有用的,他既然是高手的经验总结,并且被普遍采纳,自然是具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的。

 

 

 

我们应该如何运用桥牌理论?

 

高手对于一个局面的判断和处理通常说来不是基于某一个具体理论的,而是综合了多方面的因素。

因此熟悉和掌握更多的叫牌理论可以增加我们的思考角度,从多个侧面分析之后,剩下的工作就是运用头脑进行综合判断了。

例如一个初学者面对一手临界开叫牌,仅仅会数大牌点,大牌点达到规定的要求则开叫,否则就不叫。但是当他掌握了足够多的理论后,就可以根据局况、位置、长套质量、HCP、ODR、ZAR等很多因素来做出决定。这就好比用一个多项式逼近一个函数,虽然误差总会存在,但你取的项越多,Δx越小,结果误差也就越小。

 

桥牌这个方程实在太过庞大,现有的理论仅仅是找到其中的一些参数而已,更不要说打牌的过程中还会涉及很多人的情感、心理因素,这些环境变量都有着特殊性和未知性,你很难事先做出估计,也没有规律可循,桥牌的难点和乐趣也在于此。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如果桥牌成了纯粹的科学,那还能有这么多的爱好者参与其中吗?

不管什么项目,不管你多么的阳春白雪,也不管你多么的下里巴人,你都必须拥有更多的群众基础,才能成为大众的项目,才会有市场,才会有前途。比如足球就是有群众基础才那样的热闹。

 

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必须的!!!

这就是为什么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连每周仅一次半小时的名将说牌都要取消的缘故(收视率太低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1-风扬的转帖都是饶有趣味的,值得品读,是值得欣赏的佳作。谢谢。

2-至于说什么大众基础类的事情,需要建议者更多的亲身实践努力,如果仅仅局限于群主“老大妈”模式的,那也不是俱乐部的运行模式。你自己试试自己开一个群,个中滋味,自己去品味吧。

Link to comment
Share on other sites

Join the conversation

You can post now and register later. If you have an account, sign in now to post with your account.

Guest
Reply to this topic...

×   Pasted as rich text.   Paste as plain text instead

  Only 75 emoji are allowed.

×   Your link has been automatically embedded.   Display as a link instead

×   Your previous content has been restored.   Clear editor

×   You cannot paste images directly. Upload or insert images from URL.

Loading...
×
×
  • Create New...